机加厂房环境治理整体解决方案
金属切削液油雾的产生与特点
1. 机加产生的污染物可包括固体、液态悬浮颗粒物或气体。

2. 机加油雾粒径分布:
机械雾化过程产生的油雾主要以液滴形态存在,蒸发产生的油热水在冷凝过程中也会形成直径非常细小的冷凝悬浮体。
有关机加工车间油雾粒径分布如下(计重):
0.5μm及其以下:5~10%
lμm及其以下:l0~20%
2μm及其以下:50~70%
5μm及其以下:75~95%
10μm及其以下:100%
金属切削液油雾污染的危害
1. 金属切削液油雾的存在使得火灾隐患增加, 工人在有油雾的地板上滑倒的可能性增加, 如果将含有油雾的空气排出车间, 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工人长期暴露在金属切削液油雾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皮肤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并且可能造成遗传性影响。金属切削液成分复杂, 其中的添加剂和污染物都可能作为刺激因素诱发突发性哮喘, 恶化原有哮喘的病情, 或引起无哮喘病人的气道不适。在四类金属切削液中, 可溶性油和纯油与哮喘相关。纯油、可溶性油和合成油这三类已被确认由于吸入过程会引起工人的气道功能紊乱和呼吸道疾病。即使油雾浓度仅为0.41~0.55mg/m3 , 工人长期接触这种油雾仍会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胸部不适和气道刺激。
3. 金属切削液油雾的另一大危害是其致癌性, 金属切削液的致癌性主要取决于其添加剂的浓度、受污染情况和使用条件。
机加污染物治理难点
1. 油雾捕集难
2. 油雾过滤难
3. 油雾过滤与通风、空调系统结合要求高
4. 系统运行能耗
5. 气流组织设计难
6. 系统温、湿度控制难
机加厂房整体治理工艺技术
1. 置换通风除油雾原理
运动的油雾(液滴)在空气中沉降过程中,主要受力为重力mg、浮力Fv、气流对油雾(液滴)的阻力Fd。当三者达到平衡时, 液滴在空气中悬浮,如下图所示。

运动的油雾(液滴)引起周围介质(气体)的扰动,这种扰动要消耗某些能量,后者取至运动的液滴,这也就表现为气体对液滴运动的阻力,无论是液滴静止,气体流动,还是气体静止,液滴运动,或者两者都运动,其结果都是一样的,只要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对速度,气体都对液滴有阻力。
当油雾在重力作用下自由降落时,粒径10μm油雾其最大沉降速度为0.0027m/s( 0.00069m/s@5μm ),与一般车间具有的空气流动速度(0.2~0.3m/s)相比是很小的,这说明,液滴的运动主要受室内气流的支配。
假设10μm油雾液滴以初速度u0=10m/s做水平运动,经过0.001s后,液滴的速度迅速降到2.7×10-15m/s,很快失去动能。这表明,即使在机械力的作用下,液滴也不能单独在车间内传播。置换通风通过下侧送上回的气流组织形式,以自然对流为主形成上升气流,并不断吸卷周围空气,同时在后续新风的推动作用下和顶部抽风口的抽吸作用下,形成向上的均匀气流,油雾能及时通过排风口排出。
置换通风是以低风速在厂房的下部送风,清洁空气直接送入工作区,先经过人体,这样就可以保证人体处于一个相对清洁的空气环境中,从而有效地提高工作区域的空气品质。这种方式对空气状况的要求只是针对工作区域(工人活动范围及时段内)而不是整个厂房的空气输导。在车间下部形成清洁空气区域,不断送风推动室内浊热机加油烟气逐渐抬升而非混合,可保证工作区的温湿度及洁净度要求。


适用于大跨度(>30m)或工艺设备布置密集的高大厂房
2. 置换通风功能模式

模式一:实现通风、除油雾、异味净化、换新风
模式二:实现通风、除油雾、异味净化、制冷、制热、换新风
……
航天凯天环保专业技术团队可根据客户实际需求设计订制不同功能模式,能源模式等。
3. 置换通风方案优势
1) 空气品质优势
♦ 下侧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空气龄小,滞留时间短,新鲜度高;
♦ 下侧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换气效率高,可接近100%;
♦ 下侧送顶回的气流组织方式,通风效率高;
♦ 采用高效油雾过滤器,过滤精度完全达到室内排放标准,有效改善工作区域环境;
2) 节能优势
♦ 所需风量只是传统混合送风形式的一半,运行能耗大幅度降低;
♦ 因进行油雾过滤后能达到室内排放标准,室内空气可以循环,避免直排造成室内冷量/热量能源的浪费;系统能量利用率高。
3) 工艺布局
♦ 因为油雾的捕捉不是直接针对污染部位,所以系统不受工件大小的影响;
♦ 设备、管道均不占用车间内生产空间,对生产工艺布局没有影响;
置换通风案例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控温油雾净化项目


西飞机加工车间控温油雾净化项目
上一页
相关产品
沸石浓缩转轮+RTO系统是我司结合多年工程经验所选择的适合低浓度、大风量的有机废气处理装置。系统主要由预处理装置、沸石浓缩转轮、蓄热式焚烧炉(RTO)、风机、烟囱等组成。
相关产品